自担任原料采购员近3年来,我始终深知岗位责任重大,在保障公司生产原料质量与供应稳定、优化采购成本和提升效率方面全力以赴,也在快节奏的工作中积累了诸多经验。然而,深入复盘日常工作,仍发现存在不少亟待改进之处,现将反思与改进计划汇报如下:
一、 成本控制深度与主动性不足
作为采购员,采购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公司收益。尽管每年能达成一定降本目标,但精细化管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价格波动时,虽会主动与供应商协商调价,但议价力度缺乏科学依据,底气不足。日常工作中,常以任务繁重为由,对物料研究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挖掘降本潜力;部分采购决策过度依赖历史经验,盲目照搬其他基地模式,未能充分调研物料行情及同行使用情况,未能及时抓住更多成本优化机会。
反思后期需要强化成本分析能力:搭建原料成本拆解模型,将供应商报价细致分解为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运输成本、利润等模块。通过横向对比不同供应商成本构成,精准定位议价突破口。例如,若发现某供应商运输成本过高,可协商更换物流合作方或调整单次发货量,降低运输成本。
制定差异化议价策略:针对不同类型供应商制定专属谈判方案。对长期合作且规模较大的供应商,采用“以量换价+年底返点”模式,利用当前市场行情,促使供方以量换生存;对于采购量少的供应商,联合其他基地集中议价,以总量优势增强谈判筹码;对新供应商,借助其拓展市场的需求,争取优惠初始价格,同时以此倒逼老供应商主动降价,实现成本优化。
二、日常业务占用过多精力
当前工作中,80%的精力被日常业务消耗,采购流程部分环节效率低下。公司系统繁多,多系统交叉作业,尤其是新建物料和新建供方时,操作繁琐、耗时耗力。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对物料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影响采购岗位价值的充分发挥。
聚焦采购各环节痛点,简化流程。加强与SRM系统项目组沟通协作,主动提出优化诉求。在新供方资料审核环节,根据物料风险等级预设差异化审核项:战略物料进行重点审核,非常备物资、五金办公类仅需基础资质审核。利用系统预设规则自动初筛(如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风险等),人工仅复核关键战略物料资质,非常规物资及五金办公类由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实现资质在线提交与自动核验,释放更多精力用于物料专业研究。
以上是我对过往工作的深刻反思与改进计划,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与帮助。未来我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专业能力,为公司采购工作贡献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