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李克强:精准实施定向调控 加强逆周期调节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强调,奋力争先,勇于担当,依靠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
会上,天津市长黄兴国、上海市长杨雄、江苏省长李学勇、浙江省长李强、安徽省长李锦斌、湖北省长王国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云南省长陈豪汇报了本地形势、全年走势判断和建议。大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风险挑战增多,党中央、国务院调控政策及时有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地顶住压力出实招、求突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处在合理区间,部分指标波动没有改变经济向好的基本面,结构调整亮点纷呈,民生得到较好保障,但稳增长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李克强与大家深入讨论,要求相关部门对地方建议抓紧研究。他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旧动能的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但新动能也在加快成长,地区经济走势呈现分化。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上下同心,着力巩固向好趋势,有效对冲下行因素,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李克强指出,下一步要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精准实施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管控好潜在风险,巩固经济基本面,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通过创新供给、扩大新业态等,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二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充分利用这个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加快推进水利、中西部铁路、棚改、城市地下管廊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升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利用自贸区平台,积极探索适应深化开放要求的体制机制,在因应国际形势变化中趋利避害,在合作共赢中拓展发展空间。
李克强强调,做好下一步工作,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激发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给地方以更大的决策自主权、资金统筹权和改革先行先试权,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获得更多支持。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融资和营商环境。用合理的“容错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创业创新者的活力不断涌现。
李克强指出,形势越复杂多变,越要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打好政策提前量。无论是稳当前还是谋长远,都要强化各地区各部门推动发展的责任,对懒政怠政和不作为的干部要严肃追责,坚决兑现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的承诺,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基础上,为明年发展创造条件。
2.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5万亿 创同期新高
央行[微博]昨日公布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数据显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1.05万亿元,创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升至1.35万亿元,为连续三个月上升。M2增速同比微降至13.1%。
新增人民币贷款创纪录是本次数据最大的亮点,意味着近期贷款投放速度加快。兴业银行(15.19, 0.15, 1.00%)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表示,这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此前三个月财政资金投放速度加快,从而带动项目资本金到位加速;二是国务院在9月初下调了项目资本金,使得等量财政资金可以撬动更多项目上马。资本金和杠杆的同时提高,共同带动了信贷投放和发债的加快。
“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所发放的贷款已达9万亿,而年内还有三个月,这意味着全年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将突破市场普遍预期的10万亿大关。”鲁政委说。
除了新增贷款规模扩大,贷款结构也在改善。招商证券(17.79, 0.52, 3.01%)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称,受三季度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国内稳增长政策再度发力,中长期贷款的改善可能与政策性金融专项债的配套贷款有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资金到位的情况也有望改善。从贷款结构看,票据融资规模被压缩,中长期贷款规模持续改善,企业短期贷款恢复增长。
具体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例为57%,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创今年1月以来的新高。票据融资与全部贷款的占比从上月30%降至本月2.7%。企业短期贷款在经过两个月低迷增长之后大幅增长,占比从7%回升至35%。受益于房地产拉动住房按揭需求的持续上升,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继续上升,接近年初高点。
与前几月一样,债券融资依旧保持抢眼势头。数据显示,9月资金继续大量涌进债券市场,其中,企业债融资创有史以来新高,当月增加3728亿元。
受到新增贷款和债券融资等多方面影响,9月社会融资规模升至1.35万亿元,连续三个月上升。
M2同比增速在9月则略有降低,谢亚轩分析称,这主要与外汇占款下降和财政存款减少有关。“预计9月外汇占款降幅缩小至2500亿与3500亿元之间。财政投放力度减弱,财政存款减少2793亿元,低于历年同期。”谢亚轩称。
对于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势,业内一致预计年内仍有降准的可能性,但对于是否还有降息则观点不一。
鲁政委表示,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同比或将出现回升,由此会降低继续降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考虑到外汇占款已周期性见顶,降准早该继续实施,以便稳定市场的流动性预期,同时推动资金成本和融资成本下降。此外,在降准通道中,应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做到流动性的平稳释放和锚定货币市场关键期限利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副总裁章俊则表示,目前看来到年底之前通胀将持续维持低位,这为宽松政策的延续创造空间。预计在四季度央行可能还有降准和降息各一次,更多地是为了巩固前期政策效果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由于外汇占款下降所带来的货币政策紧缩效应。
3. 两部委加紧制定养老金归集方案 全部实现投资需两至三年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人社部与财政部等部门正研究制定与养老金委托投资配套的资金归集办法,未来地方上沉淀的养老金将归集至中央实现统一投资运营。有业内人士认为,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市如江苏、浙江、北京或将实现投资运营。不过,尽管养老金投资运营已板上钉钉,但出于多重考虑,截至目前,各地均未实质性启动有关养老金委托投资的安排。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已近两月,除广东千亿资金已入市外,只有山东有部分资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
一位地方社保系统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中央层面的归集办法出台之前,各地可能会按兵不动,即便归集办法出台之后,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实现养老金投资的道路不会“顺风顺水”。
事实上,尽管人社部自2013年就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基本实现,但实现统收统支层面的省份只有7个,大量的养老金仍沉淀在地方。“省级层面归集的资金并不多,如何使资金从县市归集到省级,需要较长的时间,实际执行起来很难,阻力很大。”上述人士表示,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资金多年趴在地方导致利益固化,“社保资金几乎全部存在银行,最后经过层层转移,成了当地的建设资金,比如被银行贷给了当地企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下一步如果将基金委托出去,无疑就是把钱从地方拿走,这笔基金虽然最终也会有所投向,但未必会投资到当地,因此很多地方就没有动力将基金委托出去。”
业内人士的另一个担忧是地方在归集实现之前,会把累计结存用光。“全国统筹后,基金不再归地方管了,地方也就没有动力完成制度的自我平衡。因此当地机构可能会采取降低缴费基数、提高待遇等方式,把钱尽可能多地发出去,使得基金不再结余。”有专家认为,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归集问题,更多的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责任划分问题,还有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以及社保机构的能力建设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也坦言,从全国来看,地方资金归集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养老保险基金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各省的具体情况不一,有的集中在省级管理,有的分散在市县一级。在实现资金分批到位前,还将有一系列的配套规则、程序。”据了解,正在制定的养老金归集与转移办法将确定中央、省、市县之间,还有受托机构之间,资金划入划出的具体流程,包括一些财务会计规则等等。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普遍走高 美联储升息预期再遭延后
亚太股市周四(10月15日)收盘普遍走高,因隔夜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延后美联储升息预期。
日本股市周四收高,因寻求限制风险的投资者买进防御类股票。日经指数收涨1.2%,收报18096.90点。路透调查显示,日本10月制造业信心连续第二个月下降,预计还将进一步恶化。这加剧了对日本经济将陷入衰退的担忧,有关日本央行将实施更多刺激举措的猜测也随之升温。东证股价指数上涨1.4%至1490.72点。JPX-日经400指数上涨1.3%至13349.87点。
澳洲股市周四反弹,中断此前三天连跌走势,但涨幅受限,因投资人预期部分主要银行可能寻求进一步筹资。澳大利亚指数收高0.6%至5230点,脱离周三所及的一周低点5164.2。
早盘,沪深两市双双低开,就在市场以为“黑色星期四”再度来袭时,股指盘中震荡上扬,多次冲击3300点,临近盘尾终攻破3300点。午后开盘,沪指持续震荡上行,最高涨幅逾2%。创业板低开高走呈单边上扬,盘中最大涨幅逾4%。盘面上,题材股活跃彩票概念股爆发,通讯、互联网板块涨幅靠前,两市逾2300股飘红逾140股涨停,成交量放大。截止收盘,沪指报3338.07点,涨75.63点,涨幅2.32%,深成指报11229.38点,涨327.90点,涨幅3.01%,创业板报2404.53点,涨99.53点,涨幅4.32%。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3625.7亿元,深市成交4632.9亿元,两市共成交8258.6亿元。隔夜美股收跌,恒生指数今早高开227.51点,涨1.01%,之后逐渐走高,最高涨至22940.25点,截至收盘,恒指涨幅为2.00%,上涨448.26点,报22888.17点,全日成交907.7亿港元。
韩股周四大幅走高,之前韩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另外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加深美国年内是否升息的疑虑。韩股综合股价指数收高1.2%至2033.27点。午后大盘一度触及2035.80点,为8月6日以来盘中高位。
台湾股市周四收涨近1%,至两个半月新高。分析师表示,由于美国推迟升息的预期升温,带动台股随亚股全面劲扬,且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日收高也激励台积电等半导体族群走强,有助于大盘指数续探高位;惟指数逢高仍见调节卖需,稍有收敛终场升幅。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高0.93%,报8601.52点,此前收盘高位为7月31日的8665.34点。证券交易所今日资料显示,外资及陆资在台股再转为大幅买超114.39亿台币,上交易日修正后为卖超 16.86亿台币。
2. 金融股大涨推动美股反弹 道指涨1.3%
美东时间10月15日16:00(北京时间10月16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17.00点,报17,141.75点,涨幅为1.28%;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9.62点,报2,023.86点,涨幅为1.4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87.25点,报4,870.10点,涨幅为1.82%。
Capitol Securities Management首席经济策略师肯特-恩格尔克(Kent Engelke)表示:“今天股市上涨的原因是企业财报大多好于预期——尤其是金融企业的财报,以及市场对于美联储至少要到今冬或明春才会加息的预期。”
周四发表讲话的美联储官员包括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纽约联储主席威廉-达德利(William Dudley)、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洛瑞塔-梅斯特(Loretta Mester)等。
布拉德在周四的讲话中并未对货币政策置评。
达德利周四表示,对美联储实行严格的规则,将使其无法获得足够的灵活性,无法针对复杂而且变化无常的世界作出调整。他表示,如果经济符合预期,他将支持年内加息。
投资者密切关注这些官员的讲话,以推测美联储的加息时间安排。在最近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暗淡之后,目前市场已普遍将对于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的预期推后到2016年。
经济数据面,美国劳工部宣布,截止10月10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减少7000,下降至255,000人,为1973年以来最低值。此前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该数字将为270,000人。
纽约联储报告称,10月份纽约地区商业活动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帝国之州(即纽约州)制造业指数从9月份的-14.7回升至-11.4。市场平均预期该指数将为-8.3.
美国劳工统计局宣布,美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下降0.2%。CPI下降的原因是原油及其他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费城联储报告称,10月份的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负值,仅从9月份的-6.0回升至-4.5。此前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该指数将为-1.0。该指数低于0,则表明制造业状况萎缩。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下降为负值,为2013年5月份以来首次。
个股消息面,由于市场动荡,Blackstone Group LP自2011年以来首次录得季度亏损。公司周四的公告显示,这家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第三季度报亏损4.16亿美元,每股亏损35美分;上年同期盈利7.58亿美元,每股盈利66美分。该业绩弱于彭博调查的16位经济学家预估的每股亏损30美分。此前,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第一季度实现了历来的最高季度盈利。
花旗集团周四发布财报称,第三季度盈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法务开支的大幅减少。该行当季净盈利从上年同期的28.4亿美元,合每股88美分,增至42.9亿美元,合每股1.35美元。扣除一次性项目后,每股盈利从上年同期的95美分增至1.31美元,高于接受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8美元。
沃尔沃计划未来所有车型均为插入式混合电动汽车,2019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汽车。
上一条:财经日报(151019)
下一条:财经日报(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