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美联储6月仍按兵不动 下调未来加息次数预期
北京时间周四,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符合预期。尽管官员利率预测中位值显示今年加息两次,但较3月时有更多官员预计年内加息一次。美联储全面下调未来几年加息次数预期。“美联储通讯社”称,美联储虽未排除7月加息,但声明和预测显示数据需快速好转、市场有足够韧性,他们才会7月行动。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了6月FOMC声明。美联储在6月会议上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符合预期。美联储未就7月会议上是否加息给出明确暗示。与以往一致,美联储称预计经济状况改善,可能让美联储以很缓慢的速度加息。
美联储官员的利率预测散点图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17位官员利率散点图的中位值看,官员们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今年年底前达到0.875%,这意味着他们预测年内加息两次,与3月会议持平。不过,本次会议上有6名官员预计年内加息一次,较3月会议时的1名官员大幅增加。只有两名官员认为今年加息三次或更多。
美联储官员全面下调未来加息次数预期。他们预计2017年底时联邦基金利率达到1.625%,这意味着预计明年加息三次,而3月会议时的预测为加息四次。官员们预计2018年底时联邦基金利率达到2.375%,远低于3月会议时的3%。对于更长期的利率预测,官员们认为联邦基金利率会位于3%水平,3月时为3.25%。
美联储对美国经济近况给予了评价。FOMC声明中称,劳动力市场改善速度有所放缓,不过经济活动重拾增长。美联储预期劳动力市场会反弹。美联储还指出,净出口对经济的拖累在减缓,房地产市场在改进,消费者支出在增加,但企业投资比以前疲软。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在下滑。通胀预期是美联储担忧的因素,耶伦在6月早些时候公开讲话中提到这点。
美联储对未来影响经济前景的风险因素未置评,这与4月会议时一样。美联储称,在密切关注通胀、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状况。与之相比,在12月会议上,美联储称影响经济的前景因素是近乎于平衡的,这意味着美联储在那时对经济更有信心。
美联储小幅下调了今年GDP增速预期,从3月时的2.2%降至2%;下调了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达到2%。美联储上调了今年通胀预期,从1.2%增至1.4%。本次会议上各项数据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们认为,美国经济无法承受太高的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上,所有委员都投票赞成按兵不动的决议。鹰派堪萨斯联储主席Esther GEorge在3、4月会议投反对票,认为应该加息,但她本次会议上赞成不加息的决议。
今年以来,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并不配合美联储加息意愿。年初,由于金融市场剧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不得不在去年12月加息后,暂停行动。尽管此后经济增长情况好转、金融市场也大幅反弹,但劳动力市场和通胀又出现了不令人满意的状况。
美联储在4月会议上暗示了夏季加息的可能。5月底,耶伦公开讲话中曾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会加息。然而,5月意外令人失望的非农就业数据,外加英国退欧风险增加,让美联储犹豫起来:
美国5月非农数据惨淡,新增非农就业3.8 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6万。此外,美国4月通胀数据符合预期,没有加速增长迹象。美国4月PCE物价指数环比增0.3%,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增0.2%,均符合预期。
上日,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英国国内退欧派占上风渐成趋势。过去24小时内已有TNS等五项民调结果均显示,支持退出欧盟的受访者占比超过留欧支持者。博彩公司Landbrokes实时追踪的押注指标显示,英国退欧的可能性升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43%。
正是由于上述形势的发展,6月会议前,市场普遍预期本次会议不会加息。根据《华尔街日报》6月9日的调查,只有6%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会在6月加息。不过,有51%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于7月加息。根据期货市场数据,市场认为6月加息的概率不足2%。
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Jon Hilsenrath表示,美联储按兵不动、下调未来加息次数预期,表明经济持续萎靡、通胀处于低位,迫使央行官员们重新思考应以多快的速度加息。尽管美联储官员们的利率预测并非一成不变,但它反映了官员们看法的变化,美联储利率正常化的恢复过程比他们此前预计的要长。
Hilsenrath指出,美联储虽然未完全放弃7月加息的可能,但从声明和经济数据预测看,经济数据需要快速好转、市场显示出足够韧性,他们才会在7月行动。
美联储公布6月声明后,美元指数跌幅扩大,黄金上涨至约1300美元,美股短线上涨但收盘前回落。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看,市场对未来加息概率预测大幅下降,7月加息概率跌至11%,9月跌至16%。
2. M2增速持续下降 全年增长13%目标或难完成
央行昨日公布的5月份货币金融数据显示,表内信贷在楼市暂未降温和地方债置换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较上月反弹,而表外融资则在票据监管收紧和债市信用风险的影响下有所回落。
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855亿元,与4月份新增5556亿元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分项看,住户部门贷款贡献了大头,增加了5759亿元。短期贷款增加4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1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虽然一线城市楼市在各种限购措施不断出台的情况下,成交量有所下滑,但部分二线城市楼市仍是高温难退抑或退烧缓慢,直接表现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成为5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主要构成,也对新增人民币贷款能够反弹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相较之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2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64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数据说明对公贷款经过前期投放使后续不足,同时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也影响到贷款需求增长。
与表内信贷反弹形成反差的是表外融资的萎缩,尤其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066亿元,同比少增6027亿元。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指出,因“4?27票据监管新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大量被清退。
而从直接融资渠道看,5月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073亿元,同比多增了489亿元,但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397亿元,同比少了2107亿元。招商证券(15.74 +1.61%,买入)宏观分析师闫玲指出,这是企业债券净融资近几年来首次下降,6月中上旬的数据依旧低迷,反映出投资者仍较为谨慎。
截至5月底的广义货币M2增速降至11.8%,比上月末低了1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M1余额的增速继续高企,5月底达到23.8%,增速比4月底高了0.8个百分点。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继续在扩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楼市火爆,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的现象成为存款定期活化趋势的主要动因。加之目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较低,企业保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相对下降,而经济压力较大资金出口相对匮乏,部分企业资金活期化现象明显。这都是可能导致M1与M2背离持续扩大的原因。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指出,考虑到去年第三季度的救市资金,基期错配效应显现,预计M2增速将持续下降,全年增长13%的目标或难以完成。由于反映企业交易行为活跃度的活期存款M1继续高增长,央行货币政策或提升对M1的参考权重,仍将趋于稳健。
3. 国办发文促有色转型:去产能扩合作 完善收储体系
昨日,记者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严控新增产能、退出过剩产能、完善储备体系等多个方面,实施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内容看这份文件是国家供给侧改革全局的一部分,改革核心问题还是解决行业低效、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为结构转型后的新产业留出一定要素资源,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整体升级。”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行业加快细化供给侧改革精神的一个体现。”生意社总编、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刘心田认为,国家在这个时点推出结构调整政策可谓正当其时,“从今年2月份到4月底的一波大涨行情中,有色系在整个商品体系里表现是最差的,远低于黑色系,这也是因为有色面临的挑战最大,不仅是国内,全球的有色金属产业都处于一个艰难的环境下。”
针对行业面临的结构性过剩、供需失衡等深层次矛盾,《意见》设定了优化有色金属工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目标: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铜、铝等品种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稀有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等。
产能问题依然摆在了首要位置。《意见》提出,严控新增产能方面,确有必要的电解铝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严厉查处违规新建电解铝项目。
“化解过剩产能是电解铝等有色行业的重点问题,肯定是压一些能耗高的、生产条件落后的产能,发展低能耗、清洁生产、降本增效的优质产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熊柏青对记者表示,“目前过剩的不只有电解铝,包括一些小金属也要关注过剩问题,上产能时一定要理智,多往高技术含量、深加工的方向走。”
在加快退出过剩产能方面,《意见》提出,要完善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体系,对不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的企业,要立即限期整改;未达到整改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引导不具备竞争力的产能转移退出。
此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主动压减存量产能,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等量或减量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低效产能。
“化解过剩产能的另一个出口是扩大不同有色金属的应用链条,这样过剩产能自然就化解了。”熊柏青表示,“对这方面应该更重视,因为这是增量的问题,是以主动的方式去产能,对吸引就业、发展经济也有正向作用。”
《意见》提出,扩大市场应用。加强上下游合作,建立行业协会牵头,上下游企业参加、有关方面参与的协商合作机制,解决制约产品应用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工程建设标准等瓶颈问题,拓展消费领域和空间。
同时,完善相关产品标准。健全有色金属产品标准体系,强化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控制。
熊柏青表示,目前研究院和有色协会也都在致力于推进有色产品的应用,比如大幅扩大铝材在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等。
对于推进国际合作,《意见》提出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国有色金属先进技术和装备优势,带动先进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全产业链输出的概念很好,就是指全周期发展,从而避免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景川对记者表示,“因为不同时期产业链不同点的利润不同,整合好之后,形成全周期的发展模式,避免上游挣钱、中游亏损这样的问题,这有利于有色金属行业真正的升级。”
“我国的铝加工、铜加工等行业建得晚,所以装备技术很不错,一些大品种的有色金属材料都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熊柏青说。
《意见》要求,健全储备体系,完善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有色金属储备机制,适当增加部分有色金属储备。探索开展有色金属企业商业储备试点,鼓励金融机构研究支持有色金属商业收储。
“过去的储备体系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就是干预市场,价高则抛,价低则收,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冲击。”景川说,“现在已经在推进的一个是国家自身储备,还有通过市场外包,能够减少中央政府负担,同时也是市场化的、常态化的,避免出现出其不意的情况,也能解决战略需求等问题。”
熊柏青则认为:“有色金属的可再生性很好,扩大应用等于变相提高了我国资源储备量。现在使用了有色金属产品以后就实际上形成了储备,只是这种储备不在国储局,而是在民间,因此有色金属的再生资源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金融市场
1. 收评:无畏MSCI冲关失利!沪指放量涨1.58%创业板大涨3.4%
今日凌晨5点万众瞩目的MSCI纳入A股评估结果发布,MSCI第三次婉拒A股于门外。
其评估认为,近几个月A 股市场准入制度得到一系列显著改善,但涉及 A 股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限制仍未有效解决,QFII 每月资本赎回不超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额度限制尚存,因此,再度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 MSCI新兴市场指数。
令国内股民有些尴尬的是,MSCI拒绝A股的同时,却宣布将巴基斯坦股市纳入MSCI。
证监会随后公开表态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没有中国A股的国际指数都是不完整的。此次MSCI明晟公司延迟纳入的决定,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
海外市场方面,英国退欧公投风险事件影响继续发酵,全球避险情绪持续高涨,昨夜欧美股市再度下跌,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210点,报6.6001元,跌破今年初汇率暴贬最高点,创下2011年初以来新低。
此外,A股6月的解禁减持压力正愈演愈烈。Wind数据显示,6月份仅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目前两市重要股东们总减持已经达到6.89亿股,减持参考市值达129.35亿元。而增持才仅有2.40亿股,增持金额才26.68亿元,增持不足5月份三分之一,可见近期减持都是远远大于增持。
入摩落空、英国退欧风险、人民币贬值、减持洪峰……A股消息面可谓“内忧外患”,不少股民担忧今日大盘暴跌,纷纷选择了开盘清仓,但没想到分分钟又被市场打了脸。
不得不感叹,大A股独立特行起来,谁的脸色都不看。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别人不带我们玩,我们自己玩一样可以嗨!
受MSCI预期落空影响,今日早盘A股一度大幅低开,沪指开盘报2814.69点,下跌0.97%。深成指开盘报9790.88点,下跌1.05%。创业板开盘报2033.60点,下跌1.2%。但随后反转戏码出现,两市在大面积题材股爆发带领下,强力拉升,迅速翻红,创业板一马当先,引领大盘飙涨,涨幅一度超4%,深指成功收复万点大关,最大涨幅3.23%,沪指涨幅稍弱,但最大涨幅也达到1.78%,尾盘两市依旧强劲,维持高位横盘走势,截止收盘,沪指收报2887.21点,上涨1.58%,成交额1972亿元。深成指收报10173.85点,上涨2.82%,成交额3758.7亿元。创业板收报2128.8点,上涨3.42%,成交额1135.5亿元。成交量较昨日也明显放大。
2. 联储政策不变美股连续第5日收跌
美东时间6月15日16:00(北京时间6月16日04:00),道琼斯(17640.17, -34.65, -0.20%)工业平均指数下跌34.65点,报17,640.17点,跌幅为0.20%;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82点,报2,071.50点,跌幅为0.18%;纳斯达克(4834.93, -8.62, -0.18%)综合指数下跌8.62点,报4,834.93点,跌幅为0.18%。
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维持利率政策不变,符合市场广泛预期。美联储称,最近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力量与弱点并存。
联储加息“点阵图”表明,美联储仍然预计2016年将加息两次。预计今年只会加息一次的联储官员人数从上次的1人增至6人。FOMC预计2017年和2018年将分别加息3次。
美联储将长期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目标从3.3%下修为3%,将2016年GDP增长预期从2.2%下修为2%。
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随后召开新闻会上表示,美联储在7月份加息也是有可能的。她称,美联储的政策应当支持经济向目标方向发展,第一季度经济疲软在联储意料之外,但似乎是暂时的,美联储确信未来经济将保持中等速度(moderate pace)增长。
耶伦称,尽管市场动荡程度已经减轻,但全球经济仍然脆弱。因此美联储在确定货币政策时非常仔细谨慎。
号称“美联储通讯社”的著名记者希尔森拉赫表示,当前美联储并未完全排除将在7月加息的可能,但是声明及经济预期的基调暗示美联储需要看到经济出现好转且劳动力市场有所反弹,才会考虑在7月采取行动。
在此次会议之前,美国公布了一份令人失望的就业报告,显示5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3.8万。劳动力市场出现裂缝的迹象,使市场降低了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同时使投资者在全球经济增长遇阻时更为担心美国国内经济状况。
在会议召开前,IronFX Global高级分析师Charalambos Pissouros表示,“在令人失望的5月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主席耶伦随后发表改变立场的讲话后,投资者都确信美联储不会在这次会议上采取行动。”
他补充道,IronFX机构预计耶伦将在其讲话中维持谨慎乐观论调,并且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来使投资者为7月或9月加息做好准备。
他表示:“无论如何,我们都认为FOMC不大可能匆忙加息,除非他们确信最近劳动力市场的挫折仅仅是暂时现象。在我们看来,这使得7月份也不大可能加息。”
美联储公布会议结果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下跌0.3%,兑欧元汇率下跌0.7%。美国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2.4个基点,降至1.591%。
美国周三大多数时间维持上涨趋势,但一些分析师对微弱的涨幅表示怀疑,此前美股因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连跌四日。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617)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