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城市零售市场发展局     作者年哲     日期2025-07-25     点击量63

人生即将步入不惑之年,对于既定的人生轨迹与工作模式,未曾设想会有如此深刻的转折。然而,生活总在不经意间抛来意外与惊喜的挑战。农历新年前得知将调任销售岗位的消息,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和随之而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我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与未曾探及的局限,用“惴惴不安”来形容彼时的心境,丝毫不过分。这种陌生感带来的压力,是具体而显著的:

身份的转变,首当其冲是思维模式的颠覆。过去在内务管理岗位,核心是“管控”与“规范”,目标是内部运行的顺畅与成本的精益,评判标准相对清晰、内部化。而销售管理岗位,则要求思维彻底转向“服务”与“创造价值”。种种不适与压力,根源在于尚未完全实现这一思维内核的迁移。

从“求稳”到“求变”的焦虑:内务工作追求流程稳定、风险可控。而市场瞬息万变,客户需求各异,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初期,我常因市场反馈偏离预期或临时突发状况而感到焦虑甚至挫败,潜意识里仍渴望一种“确定性”,这正是旧有思维模式的惯性残留。我认识到,销售管理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拥抱不确定性,在动态中寻找机会,在变化中调整策略。

“被挑剔”的心理调适:作为内务管理者,更多时候是规则的执行者和结果的评判者。转岗后,角色反转,客户、合作伙伴,甚至团队成员都可能成为“挑剔者”。面对客户对方案细节的反复修改、对价格的严苛要求,甚至无端地质疑,我一度感到自尊心受挫,产生防御心理。这恰恰暴露了自身“乙方心态”尚未真正建立。客户的“挑剔”,是市场需求最真实的反馈,是改进产品、优化服务的金矿。我必须学会剥离个人情绪,以更开放、更谦卑的姿态去倾听、理解,将“被挑剔”转化为“被赋能”的动力。

市场不会轻易张开怀抱。三个月的躬身入局,是不断碰壁、学习、调整、再出发的过程,遭遇的闭门羹、婉拒、石沉大海的提案,远多于成功的喜悦。每一次“不”都像一盆冷水。起初会沮丧、自我怀疑。但这正是销售工作的常态和必修课。我尝试不再将其视为个人能力的否定,而是看作信息反馈:是需求不匹配?方案不完善?信任未建立?还是时机未到?每一次复盘拒绝的原因,都成为下一次改进的起点。每一次与客户的深度交流,每一次方案的推倒重来,每一次深夜的复盘,都在重塑着我的认知与能力。

三个月的实践,是跌跌撞撞的起步,是认知被不断刷新的过程,更是未来征程的基石。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个开始,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


版权所有 © hth官方网页入口